2025年2月28日,华盛顿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门被重重摔上。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红着脸冲出来,身后跟着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。这场原定签署"稀土矿产合作协议"的会面,最终成了两人当众拍桌子的闹剧。
"他们要拿走我们一半的资源收益! "泽连斯基在镜头前喘着粗气,"5000亿美元的基金? 我们2023年资源收入才11亿,够干几百年? "三天前,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喊话"我能在24小时内解决俄乌冲突"。 这场闹剧撕开了一个残酷的真相:特朗普嘴里喊的"和平",不过是美国收割利益的遮羞布。 从乌克兰的矿山到欧洲的军火库,从军工巨头的财报到北约的军费账单,一场围绕"零成本赚钱"的大戏,早已悄悄上演。
2024年11月特朗普赢得大选后,他的团队就把"美乌资源合作"提上了日程。 最初的白宫简报会上,顾问们给泽连斯基画了个大饼:"美国出技术、出资金帮你们开发石油、天然气和稀土,赚的钱咱们按比例分。 "
泽连斯基当时没多想。乌克兰战后重建急需钱,美国的资金和技术确实能解燃眉之急。 但等谈判进行到2025年2月,条款越看越不对劲。
2月14日的第一版协议里,美国要求乌克兰将资源收益的30%注入"美乌共同基金"。 乌克兰经济部长库布拉科夫当场皱眉:"30%是不是太高了? 我们的基础设施都需要钱。 "美方代表耸耸肩:"这是市场价。 "
到了2月21日,条款直接翻倍。 草案里明明白白写着:"乌克兰需将石油、天然气、稀土矿产及港口等战略资源未来收益的50%,注入由美国财政部全权管理的专项基金。 "更离谱的是,基金目标规模要达到5000亿美元。要知道,乌克兰2023年全年GDP才1666亿美元,2024年就算恢复增长,全年收入也不过2000亿出头。
"这哪是合作? 分明是要把我们变成美国的'资源奶牛'! "乌克兰能源部长奥列克桑德尔·哈卢先科在谈判间隙向记者吐槽。 他算过一笔账:按乌克兰当前资源开采速度,就算每年能赚50亿美元(这已经是历史最高水平),凑够5000亿得100年。而美国要求的是"未来所有收益",相当于把子孙后代的资源都提前卖了。
2月28日的白宫会面,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 泽连斯基带着团队刚坐下,特朗普就扔过来一份修改后的协议:"50%的分成不能少,基金必须由美方控制。 另外,扎波罗热核电站也得让美国'参与管理'。 "
"核电站是我们的领土! "泽连斯基拍着桌子站起来,"你们要资源就算了,还想管我们的核设施? 这是主权问题! "
特朗普靠在椅背上冷笑:"泽连斯基总统,你要明白。没有美国的支持,你们的战争撑不过三个月。 现在我们给你钱、给你武器,你总得表示表示吧? "
最终,这场会面不欢而散。 协议草案被丢在谈判桌上,泽连斯基的专机在傍晚时分降落基辅。 他下飞机时对随行记者说:"他们不是来帮忙的,是来抢东西的。 "
如果说资源掠夺是明线,那军工复合体的暴利就是暗线。 俄乌冲突打了三年,美国军工企业赚的钱,比过去十年加起来还多。
美国国防部的公开数据显示,从2022年2月冲突爆发到2025年6月,美国对乌军事支持总额已经超过560亿美元。 但这些钱真的大部分到了乌克兰吗?
答案是否定的。
2025年3月,美国国防部发布了一份《对乌军援供应链报告》。 里面明确写着:在560亿美元的军援中,有417亿美元(约74.5%)流向了美国本土的35个联邦州。 得克萨斯州的洛克希德·马丁公司拿了82亿,密歇根州的通用动力拿了65亿,亚利桑那州的雷神技术拿了58亿。这些钱,最终都变成了企业财报上的净利润。
看看军工巨头的财报就知道有多夸张。 洛克希德·马丁2024年财报显示,全年收入676亿美元,净利润69亿美元,同比增长7%;雷神技术2024年收入689亿美元,净利润72亿美元,同比增长8%。 更离谱的是股价:2022年冲突爆发前,洛克希德·马丁的股价是350美元/股;2025年7月,已经涨到了620美元/股,涨幅近80%。
"我们的生产线24小时运转,订单排到了2027年。 "洛克希德·马丁的一名生产线主管在接受CNN采访时说,"乌克兰的需求太稳定了,我们根本不愁卖。 "
特朗普对此心知肚明。 2025年1月7日,刚在海湖庄园过完新年的他,专门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。 镜头前,他指着PPT上的北约军费数据说:"现在北约国家的军费只占GDP的2%,这太少了! 美国自己都占了3.4%,凭什么欧洲盟友这么'抠门'? "
他提高声音:"从今天起,我要让北约军费提高到GDP的5%! 波兰已经同意了,德国正在考虑,其他国家也会跟上! "
台下的记者们面面相觑。要知道,北约成立70多年来,从未有过成员国将军费占比提到5%。 目前最积极的波兰,2024年军费占比也才4.12%。 但特朗普不管这些,他知道欧洲国家最终会妥协。毕竟,俄乌冲突还在继续,欧洲各国需要美国的武器来"自保"。
果然,2025年6月25日的海牙北约峰会上,欧洲各国领导人咬着牙签了字。 峰会联合声明里写着:"成员国承诺在2035年前将军费占比逐步提升至5%。 "
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叮当响:一方面用"和平谈判"的幌子稳住俄罗斯,避免冲突失控;另一方面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军援,维持军工企业的订单;同时逼欧洲提高军费,让自己的军火商拿到更多长期合同。 至于乌克兰? 不过是这场游戏里的"工具人"。
2025年7月14日,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北约秘书长吕特时,突然抛出了一个"50天通牒":"俄罗斯必须在50天内和乌克兰达成和平协议,否则美国将对俄罗斯征收100%关税,还要通过北约给乌克兰提供更多军援,包括'爱国者'导弹系统。 "
消息一出,全球媒体都在猜测:"特朗普终于要促成和平了? "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。如果真想停战,为什么不直接停止军援? 为什么用经济制裁而不是军事威胁?
答案很简单:战争一旦结束,美国的军工企业就断了财路,乌克兰的资源谈判也没了筹码。 但战争也不能失控。万一俄罗斯真的反击,美国可能被迫直接参战,那成本就太高了。
所以特朗普的策略是"可控冲突":一边威胁俄罗斯,给普京施压;一边继续向乌克兰送武器,让战争维持在一个"刚刚好"的状态。
2025年6月,美国向乌克兰交付了一批"艾布拉姆斯"主战坦克。 负责运输的美军军官在基辅对记者说:"这些坦克能帮你们守住防线,但更重要的是,它们能让生产线继续转下去。 "
而在华盛顿,洛克希德·马丁的CEO詹姆斯·泰克莱特正在宴请特朗普的竞选团队。 酒过三巡,他举着酒杯说:"感谢特朗普总统,让我们赚得盆满钵满。 "
回到最初的那个场景:2025年2月28日,泽连斯基摔门离开白宫时,记者拍到他手机屏幕上的一条新闻。美国国防部刚刚宣布,向乌克兰追加20亿美元的军援,其中包括100枚"标枪"导弹和50架"黑鹰"直升机。
而同一天,洛克希德·马丁的股价上涨了2.3%,雷神技术的股价上涨了1.8%。
这就是特朗普的"和平游戏":乌克兰流血牺牲,欧洲掏钱买武器,美国企业数钱数到手软。 所谓"美国优先",不过是把别人的利益变成自己的利润。
现在,当你再看到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喊"我要促成俄乌和平"时,不妨想想这些数据:
乌克兰2023年资源收入11亿美元,美国要求分走50%;
美国对乌军援560亿美元,74.5%回流美国军工企业;
北约军费从2%提到5%,欧洲国家要在10年内多花上万亿;
洛克希德·马丁2024年净利润69亿美元,股价三年涨80%。
这些数字不会说谎。 所谓的"和平使者",不过是披着羊皮的狼。 而真正的受害者,从来都是那些在战场上流血的人,和在账单前流泪的人。
汇盈策略-股票配资免费平台-太原股票配资网-配资可靠炒股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